注册公众号的商家越来越多,其它包含企业、机构、个人都有在注册,公众号是移动端流量众多的平台之一,所以, 也是那么号商家注册的原因,公众号注册了需要去运营才会有粉丝关注,才能发挥公众号这个平台价值,说到公众号运营,相信很多做公众号运营的小伙伴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,每一个行业有不同的运营方式,根据行业去定位,了解这个公众号应对这个行业的人群,用哪些运营方式去吸引粉丝,接下看看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,这些运营思维不能少。

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,这些运营思维不能少
 
  第一部分:过去“企业微信运营的三个生态 ”
 
  1、做流量不管三七二十一,招个运营团队,希望通过微信获取流量为品牌做广告。大多数没有好的原创内容能力,只是靠整合改编内容的,或者看到别人发了热点文章,赶紧扒过来,推送了再说。流量是有了,却没有沉淀。
 
  2、做内容这类企业有很好的原创内容,运营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背景,能在某个领域做得很深。持续性做内容输出的,深耕细作,获得精准用户关注。
 
  3、做产品比如做微商、做移动电商的公司是做产品的公司。主要想通过微信商城,带动产品销售。这类公众号基本是前期急需用户,不注重内容输出,每天都是促销、打折、满送。骚扰多了,粉丝也烦。
 
  “企业微信运营引流的三大法宝 ”
 
  1、色流属于人之本性,在全世界范围,色流都是第一大流。两性话题,荷尔蒙一冲动,就获得用户关注了,大多数属于青春期骚动的年轻群体。对于想获得一个粉丝数据的公众号,那么这是一个快速的方法,当然需要掌握一个度。
 
  2、明星热点流比如王宝强事件,瞬间就能增加大量粉丝。事件当天,有一个公众号在当天下午4点前已经涨粉84万。公众号“里约奥运会”,每天自然涨粉5000以上,奥运会期间一共涨粉10万。
 
  3、垂直热门流比如与搞笑、星座、爱情、鸡汤、瘦身等相关的内容。用户爱看,不烧脑。“微信的历史涨粉潮的三个阶段 ”我从2012年开始做公众号,经历了很多次微信涨粉潮。我们可以一起了解下历史,对于以后做粉丝是很有意义的。
 
  第一波涨粉潮:2012年,来源于色流,当时很少人用手机,主要在PC端。在2012年这个节点,用户发生迁移,pc端迁移到移动端,也正是这个节点,微信开始压过微博。
 
  第二波涨粉潮:通过第一波,积累一两百万粉丝基础以后,大家做互推,每次可涨粉10%,10天时间可以翻一倍,20天翻4倍,30天8倍。这个历史机会很难得,但那时候为什么没什么人做公众号?因为不会把流量转化,即使有一百万粉丝,也会怀疑粉丝有没有价值,团队有没有前途。很多人在第1、2波被官方封杀,中途离开,大量放弃。而最好的涨粉时期是在那个时候,因为那时好的内容非常稀缺。
 
  第三波涨粉潮:来自于朋友圈分享。威力强,很多爆文可以增长粉丝10万+,甚至百万+。后面还有一些其它小的涨粉潮,比如微信的关键词认证。2013年,我们围绕某些热点词,比如明星热点词、垂直热门领域,注册了2000个关键词,进行关键词认证,每天能带来几万用户的增长。好的关键词不用管内容,自然能增粉几百,甚至过千。“流量获取方法?”?流量截取:名字卡在那,就能截取流量,因为这是用户的需求。这是最有效的方法。?
 
  流量交换:你有100万粉丝,我有100万粉丝,我们可以交换。?流量扩散:朋友圈分享。后面很多波涨粉潮,非常重要的是扩散,扩散的核心是分享,鼓励用户去分享,利用各种方法让用户分享。新媒体最重要一点的是分享,才能释放社交媒体的洪荒之力。然而。时代变了,消费升级了,微信运营同样也需要迎来升级。
 
  第二部分:未来营销从“找猎物”到“找同类”曾经盛行的“谁抢的流量多谁就是赢家”的微信运营方式开始落伍,微信运营开始真正把重心放在“谁能攻占目标用户的心智”从而提升转化率和复购率的问题上来,而非利用低价、补贴等诱饵或狂轰滥炸的广告来吸引粘性低的用户。
 
  “流量思维”:多少人看到了(潜在思维是:看到的人越多,潜在用户的比例就大);谁对我有用(潜在思维是:并不在乎企业和用户的三观相不相符)。营销升级后,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:谁看到了(潜在思维是:流量来源是否精准);谁认可我、相信我(潜在思维是:只有需求甚至三观相符,买卖才能长久)。如此一来,营销思维便从“找猎物”变成了“找同类”,面对的不再是一大群面目模糊的受众,而是更加垂直、精准的客户群。用户主动权的提升从门户,到搜索引擎,到社交媒体,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在发生变化。
 
  传统媒体的头部优势消失的背后,是用户主动权的提升:从被动地接受信息,到主动地搜索信息,到参与创造信息。在这个世界里,一会儿这个、一会儿那个突然进入你的视线,然后又很快消失了,这是一个没有连续性、没有意义的世界,一个像孩子们玩的躲猫猫游戏那样完全独立闭塞的世界。一些主打精准推送的新闻软件,实质是替用户在海量信息面前树起一道藩篱,在筛选优化信息的同时也限定了用户的视界。八成以上的微信用户不再愿意打开订阅号(在这之前的“订阅”行为已是一道筛选),而只愿点击朋友圈里熟人同事分享且自己感兴趣的信息。用户自身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正在提升,他们会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真正满足自己的需求,而不会轻信“穿上XX牌的外套,女神就会被你迷倒”,他们会上网查看其他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,也会与同类产品进行比较,同样会通过万能的朋友圈发个征集建议。微信的运营重心从渠道倾斜至内容任何网络都有两个要素:节点和连接。
 
  互联网时代,节点正变得越来越小,而它们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多,越来越强。社交网络的兴盛,自媒体的繁荣,正在加速这一趋势。随着媒体渠道日益碎片化、垂直化,流量更容易向优质原创内容聚集。过去营销常用的“洗脑”手段,本质是把用户当作对信息来者不拒、没有甄别能力的小白,因此需要借助渠道的力量,对用户进行狂轰滥炸。就像脑白金,占据着当年的主流渠道电视媒体,每天每年夜以继日重复一句话,终于让用户记住它,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。放在今天,渠道更加碎片化,同时用户每天接触的新鲜信息太多,谈资也十分充裕,所以即使今日头条那样耗资1亿的大型风暴,影响范围及其热度和记忆度也难成功“洗脑”。新环境下,微信获取用户的正确姿势。

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,这些运营思维不能少
 
  1、内容营销,从说服到分享传统运营思维注重“说服”用户,潜台词是用户不认同你,你与用户处于对峙局面。而内容营销的精髓在于改变这种对峙局面,企业需要更像一个朋友,和用户站在同一边,和他们分享优质的产品和理念。如今,总是有那些自以为是的企业,微信内容变成了官方发声渠道,在大部分用户看来,这是一种自夸式营销,没人会在乎你的企业多么多么牛逼,用户关心的是自己活得什么利益。好的优质内容营销正在改变这一态势,企业定好传播策略后,找到所在垂直行业的意见领袖,让他们输出优质、可信的内容,精准而有力地影响到目标客群。同时,由于这样的内容里往往隐含着用户认可的价值观和逻辑体系,他们也更愿意主动传播,变成传播网络上的许多节点。
 
  2、渠道投放,从攻击到渗透按照投放重点不同,广告主可分为效果型和品牌型。效果型广告主更注重转化行为,以电商、应用、游戏等行业为主;品牌型广告主更看重品牌态度如美誉度、忠诚度等,以快消、汽车等传统行业为主。随着用户环境的变化(用户主动权、判断力提升,选择多样化)和渠道碎片化趋势,简单粗暴的投放模式效果式微。不可否认,渠道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。过去渠道地位强势,广告主只要选择某一种拥有巨大流量的渠道,就可以广撒网钓大鱼,让用户无法逃离广告的“攻击”。如今流量日益分散,用户接触广告的场景日益多样,注意力也更加分散,广告主想要传达的信息必须透过不同的渠道组合“渗透”到用户那里。
 
  3、品牌营销,从侵入到沟通企业品牌人格化、网红化是大势所趋,这意味着你的品牌对用户而言是“可沟通”的,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说自话。面对新的传播环境,用户开始抗拒海量资讯和传统广告的侵入式营销,他们想要和真实、个性化、值得信赖的“魅力人格体”做朋友,他们希望购买的产品与他们气质相符。网红之所以为网红,在于其迥异于他人的独特性,在于其生产内容的价值点。企业主可以通过系统化的包装、策划,将产品、价值观乃至CEO本人等内部资源,打包成个性化的内容IP,通过微信媒体与用户产生有效联结。企业是由一个个独特的人组成,尤其是企业的CEO或创始团队,他们对产品的理解、对所做之事业的情感、对于做企业的价值观,如果有计划、有策略地通过微信媒体塑造和传达,从而成为企业品牌的最佳载体。“企业品牌人格化”的重点,正是企业价值、流行文化与个体价值的恰当融合。